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見證一個了不起的業績,博野縣精準扶貧6年終于退出貧困縣序列。從2012年初到2018年9月底,全縣71個貧困村有68個達到脫貧標準,剩余的3個村到今年底亦可達標,屆時,全縣71個貧困村將全部退出貧困村序列。全縣貧困人口從最初的8.867萬人降到目前的3651人,全縣貧困發生率僅占全縣總人口的1.63%。
壓實責任真扶貧
博野縣始終把“扶貧是最大的民生,脫貧是最大的責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扶貧開發統攬發展全局,構筑起系統的扶貧責任體系。
壓實各級班子責任。嚴格執行脫貧攻堅“一把手”責任制,建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20多名相關領導、縣直部門一把手為成員的貧困退出領導小組,形成各負其責、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制定《博野縣脫貧攻堅工作考核問責辦法》,將扶貧攻堅目標任務納入鄉(鎮)和部門領導班子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層層分解到具體崗位,落實到人,確保各級班子成員人人肩上有責任,個個身上有任務。
壓實各級干部責任。相關領導與所分管有脫貧攻堅任務的職能部門實行責任捆綁,分包鄉鎮的縣級領導和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以及分管負責人實行責任捆綁,包村的鄉鎮干部和分包村的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實行責任捆綁,駐村工作隊隊長、幫扶責任人與貧困戶實行責任捆綁。
壓實幫扶責任人責任。強化干部包聯,1109名幫扶責任人分包全覆蓋全縣3614名貧困戶。為36個重點貧困村全部派駐駐村工作隊,其他97個行政村安排聯系工作隊,以“扣扣子”“擔擔子”“釘釘子”的精神,緊緊扭住黨委履行“主體”責任,政府履行“主抓”責任,干部履行“主幫”責任,基層履行“主推”責任,社會履行 “主扶”責任,構建起大扶貧工作格局。
注重精準扶真貧
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博野縣創新思路、精準發力,切實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管理、精準施策。
在精準識別上下實功。為準確摸清貧困戶底數,博野縣嚴格執行“六不評”“五必看”“六優先”要求,扎實開展貧困戶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對貧困人口進行拉網式摸排,做到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同時,堅持以縣為單位,統一標準、分級負責,采取量化指標、定性指標與群眾評議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識別對象、村級評議公示、鄉鎮審核公示、縣級比對公告、錄入信息系統、落實精準幫扶的八步工作法,把貧困對象精準識別出來,確保貧困人口應納盡納、應保盡保、應退盡退。
在精準管理上用實勁。博野縣堅持問題整改與規范提升并舉,在國家和省考核反饋意見問題專項整改的同時,深入開展“脫貧基礎工作規范整體提升”專項行動,堅持整改和規范提升兩個行動同時開展,互促互進,在完成整改基礎上,進一步規范提升脫貧攻堅基礎。嚴格把握“一個方向”,遵循“二個階段”,開展“三個自查”,注重“四個提升”,落實“五個到位”工作流程,做到一次查清、一次解決、一次整改到位。
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扎實推進七個全覆蓋,產業扶貧圍繞“2+6”特色產業格局,開展以資產收益扶貧和光伏扶貧為主,特色種植養殖、家庭手工業和旅游扶貧并存的扶貧模式,截至目前,全縣8家扶貧龍頭企業與1292戶貧困戶建立聯結機制。村集體收入扶貧,利用村級活動場所及具有采光條件的院落、屋頂等,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站,為36個貧困村每村投入15萬元建設光伏電站17kw,實現貧困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萬元。教育扶貧,積極爭取“全面改薄”資金,2018年春季教育資助項目累計資助4658人次,金額269.63萬元。為義務教育留守兒童建立“成長檔案”。深入實施助學基金會營養餐項目,目前該縣成為我省唯一營養餐項目受益縣。社會保障,持續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三級代辦”社會救助機制,按照“兩線合一”的政策要求,進一步提高農村低保、五保等保障標準。組建家庭醫生服務團隊135個,與6063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簽約,實現貧困人口全覆蓋。技能培訓,堅持“扶貧先扶智”,緊盯貧困農村特色產業、著眼就業市場需求、因地制宜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積極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等系列活動。2018年,就近就地轉移勞動力1770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4人。利益聯結機制扶貧,入股龍頭企業被利益聯結機制覆蓋的貧困戶1292戶,光伏扶貧項目可覆蓋貧困戶1722戶。危房改造扶貧,全力推動貧困戶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已完成改造任務221戶,為156戶發放危改補助資金211.8萬元。
務求實效真脫貧
博野縣堅持將務求實效作為脫貧攻堅的工作標尺,以“實”字貫穿工作始終,確保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聚焦扶貧資金,確保發揮最大效益。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力度。將全縣財政預算1%列入縣級專項扶貧資金,確保本級投入逐年增長,直接把扶貧資金撥付各部門、各鄉鎮,明確資金使用投向及責任分工,嚴格項目扶持對象,按照“六個精準”要求,確保所有扶貧項目貧困戶占比100%。不斷加大風險防控力度。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引進第三方,在投資評審、項目驗收、結算審計等工作上嚴格把關,確保扶貧資金使用精準、管理規范、安全高效。資產收益項目嚴把審核關,在選定龍頭企業之前,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企業財務評估。聚焦建章立制,激發脫貧攻堅“動力”。建立完善督查問責追責機制。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行動,組織職能部門開展“回頭看”,通過自查自糾與集中核查,全縣共查找整改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線索420件,有力促進了脫貧攻堅責任的落實。建立完善扶貧干部激勵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加強干部關心關愛的意見(試行)》,著力從物質關照、精神關懷、能力關愛、政治關心等幾方面著手,不斷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在脫貧攻堅中的擔當作為。
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堅持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培養鍛煉選拔干部的主陣地,著重提拔在扶貧工作中能力突出、敢于拼搏、作風優良、忠厚老實、成績優異的干部。建立完善工作容錯糾錯機制。以問題為導向、實踐為基礎,積極探索脫貧攻堅新機制、新辦法。針對創新創造、先行先試、客觀失誤、上級決策部署變化、不可抗力等因素造成的問題,合理界定責任范圍,適當弱化追究力度,同步健全糾錯改正、跟蹤回訪等機制,真正為能干事、敢干事者撐腰。聚焦后續幫扶,確保脫貧不返貧,脫貧不脫幫扶。
繼續抓好已脫貧戶的后續幫扶工作。駐村工作組、幫扶干部繼續留守扶貧前線,鞏固脫貧成果,為脫貧村建立脫貧致富長效機制。對已脫貧的貧困戶,建立脫貧對象“回頭看”“回頭幫”工作機制,建立完善脫貧成果鞏固提升考核辦法,發揮鄉村脫貧成果鞏固提升的責任主體,扎實抓好脫貧成果鞏固。深入實施“產業就業扶持、教育扶貧扶持、社會兜底扶持、生態惠民社會扶貧扶持、黨建脫貧引領”六大脫貧鞏固提升工程,著力解決貧困群眾因病、因災返貧和持續增收難等問題,進一步推動可持續富民產業培育,不斷增強貧困村貧困戶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確保已脫貧對象穩定增收、長效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