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報評論員
青春勃發時,他置小家于不顧,捍衛國家,躍入槍林彈雨,成為“最可愛的人”;人到中年后,面臨人生低谷,他自強不息,毅然從頭再來,詮釋“最美退役軍人”。
吳順良的人生看似曲折,但始終貫穿著一個堅定的信念 —— 軍人出身就應永遠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順應時代潮流向前看;黨員就應堅定信念永遠跟黨走。
保定是兵源大市。建國以來,有無數家鄉青年將青春獻給國防,少小離家老大回。 因為當兵,很多人與更多的個人發展機遇擦肩而過,在地方崗位失去了優勢,但他們帶回來了金貴豐富的人生經歷,養成了勤勤懇懇、堅韌不拔、勇于奉獻、敢于犧牲的高貴品質。
吳順良戰場上是英雄,回到地方則是鄉親們眼里的“老實人、大好人!”,在工作崗位依然是“拼命三郎”。本質不變,本色依然。
參戰三年,出生入死,吳順良以血肉之軀踐行了對黨、人民和國家的忠誠。忠誠,就意味著犧牲和奉獻。
忠誠之心,人之大德。有了這樣的忠誠,就沒有什么困難不能克服,就沒有什么考驗不能接受。
采寫吳順良 ,最感動人的是他的一段話和一個選擇。
面對下崗,他說:“立功歸立功,黨和人民已經給了我榮譽,我憑什么還要向國家伸手要照顧?而且,我有手有腳,能憑本事吃飯,養活一家老小。” 吳順良是真英雄。
百煉鋼,繞指柔。屈之則首尾相就,放手復直如故,出則錚錚有聲。
二次就業,吳順良選擇了在辛苦、危險的崗位上,因為這里離家近,可以每天回家照顧家人。“媳婦一個人帶孩子照顧老人不容易,作為一個男人,要有責任心和良心,我要把當年虧欠她的彌補回來。”無情未必真英雄?!?/div>
吳順良,有新時代的風采,永續著燕趙古風。